第一百零九章 冒进与地方主义
的同时,还讲地方困难,最后归结到地方政府做了哪些改善工作。中国人确实有树碑立传的习俗,有些官员在这些风气下早早就想想好了给自己竖立一个什么形象。而所有的这些文章。无不是地方政府的一些文秘人员炮制出来的。
1943年提交的教育改革议案,教育部迫于地方政府压力。要在教育大纲的基础上编写地方教材,主要加上去的几乎都是这些东西。甚至有人要沿用清朝的规矩,把满汉藏回日文字同时写进教科书。在一些省份实行分重点教育。
这个议案在人大一审没有过。主要就是教育科研系的代表投了反对票。
所以一些官员和人士就跑到了仙女。看看能不能把一些内容直接通过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基金放进教材,比较突出的就是北美,哈萨克、**、安南、暹罗以及新成立的雅库特地区的地方政府。
教育委员会直接把这些打发走了。
“我们强调人人平等,为什么还搞地区差异?有困难,消除地区差异是应该要做的事情。要人人平等,就要搞彻底,谁也不想成为二等人不是吗。文字和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标志。秦朝还知道书同文车同轨。这一点不能打折扣。你们编写教科书的人,多写地方风光,少写地方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