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63章 饕餮印记【2】

兽面纹。兽面纹,旧称饕餮纹,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先识览第四》:‘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后人遂一直沿用,如宋代吕大临在《考古图》中云:‘又癸鼎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直到现在有人认为,在纹饰功能意义尚不明确清晰的情况下,用另一个推断姓的名称取代原有名称并非可取,仍坚持用饕餮纹一词。但饕餮纹不是商人的自命名,现代学者通过对此纹饰的深入研究,多否认“饕餮纹”定名的科学姓,尤其是马承源先生在《商周青铜器纹饰综述》一文中更是坚决抛弃了‘饕餮纹’而用‘兽面纹’代之。且在马承源先生主持上海博物馆工作时,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全部使用兽面纹,对“兽面纹”起到了极大的宣传和推广作用。现在学者更倾向于用“兽面纹”这一称呼。而我这次的演讲,也以‘兽面纹’代替‘饕餮纹’。

    这次,承蒙张无风朋友送上……兽面纹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西周早期青铜器兽面纹应是周人对商人风格的模仿和继承,兽面纹主要反映的是商人的思想观念。武王克商是“小邦周”克了“大邑商”。周人对突如其来的胜利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尚书.大诰》这样描述了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