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造把反[上]
盛大的仪式中坐轿出城,兵分两路,大摇大摆地坐船沿湘江北上。
先攻永州,再下长沙。
湘江正值涨水季节,顺风顺水一路直下,三天即可抵达。而长沙城此时恰好搞城市建设,城墙拆的烂七八糟、防备空虚,太平军若长驱直入,差不多可以一鼓荡平!
计划看起来不错。
但是战争千变万化,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才叫军棍。
太平军领导人不知道,在耗时费力攻打全州的十多天里,形势急转,他们已失去了乘虚奔袭长沙的最佳战机?
朝廷在获悉全州失陷后,一天之内连下四道谕旨,命赛尚阿调集兵力尾随截击,严密把守水路要害,务必不能让太平军“顺流直下”。
赛尚阿哪敢怠慢,抓紧布防:派鲍起豹驻永州,孙应照防守湘桂交界之黄沙河;总兵和春率七千清军扼守太平铺。余万清赴道州堵截,刘长清则带领一部分清军尾随追击。
而永州长官江忠源也已率一千名精悍的楚兵,在全州以北十里的蓑衣渡(一说水塘湾)伐木作堰,布下口袋。
太平军的高层领导大概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既缺乏正确的估计、又疏于防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