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十分典型。两个人物形象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说到底是起心动念的不同。前者起心动念是“我”,“我的利益、面子、地位”“我以后的日子好不好过”“死道友不死贫道”;后者起心动念不单是“我”,还有“他”,“是否因为我的举动会伤害别人”“我看到对方的不易,所以有些事情我愿意吃亏和原谅”,不同的思维方式,当两个人共同遇到难以回避的难题,撕破温情的相处,就会爆发剧烈的冲突。磨难往往是考验,能毁了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要么被浑噩的现实拖下水,在人是我非里染浊,找到一些理由来原谅自己;要么在认识了一切丑的事物后依然能够善良,甘愿牺牲掉一些来固守纯真。
这是我想表达的。主角在一次次心性向死而生的磨练里,脱掉臃肿的清高和幻觉,从言语犀利,到不争不辩,爱语柔软,能够越来越谦和、淡然、深邃,在经历后更懂得悲悯和勇敢,在走出泥沼后不记恨,不怨人,拥有宗教性的豁达和洒脱,让世界坦率安然的出现在眼前。她的身份由低微到高贵,可心性却由高傲到谦卑,一直低下随顺到泥土微尘中,不再有一丝张扬和泼辣,只有温和包容。这就是我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和理想。
有的读者抱怨后文香兰的蜕变,有读者却报以由衷称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