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第115章 袁门相访见贤人
氏一族,其族人的品性德行已经败坏到何种地步。
平日里披挂着袁氏的皮囊,皆是谦谦公子温润如玉的好儿郎;一旦关涉到利益牵扯,便悉数化作恶虎豺狼,六亲不认。
袁向松没有解释,但不管是百官与民众,又或者是当时的皇帝,都不再劝说袁向松。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肯定了袁相的不任人唯亲和对国对君的赤诚之外,也是对于那些在这件事上暴露本性的袁氏后背深深地失望。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在懂得这一点的袁向松知情知趣地主动请求告老还乡时,皇帝毅然准许,并特令在袁相要回返的祖地灵州为之建宅,以示敬重。
但一门三宰相的传奇,到底是有其真正的内涵与见证在,而袁氏本族子孙也的确有过人之处。
定居在灵州的袁氏本族,确切地说,是袁向松这一支的后代,虽说明确再不入仕,但其在文才德智之上的能力,还是得到了灵州乃至整个晋国的承认和认可。
尤其是百年来,袁氏出过数位大儒,却都坚守祖训不入朝为官,更是让人为之叹服。
乃至今日,袁氏仍旧能够在晋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那是不同于朝野谋算,不同于商贾富豪,完完全全因为德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