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关于香港的文化散文
据1984年香港政府统计,当年有三百多万游客到香港旅游,使得香港当年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一百四十三亿港元。
要知道1984年香港的总人口才600多万人啊!
这是什么概念?!
为何每年都有这么多的游人要来香港旅游呢?
其实,早些年香港是靠着“购物者天堂”的名声吸引游人的。那些欧美的旅游者到了东方,来这“东方之珠”观光,顺便捡些便宜货回去。
香港正是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高度灵活的适应力,成为了很多行业里的先驱。比如斯皮尔伯格的《et》刚刚上映,法国的玩具业赶不出外星人et在圣诞节上映,香港却可以。在比如后世常常见到的音乐贺卡,就是香港最先搞出来的,等欧美也开始搞音乐贺卡,香港已经进一步搞出了闪灯音乐贺卡,不仅能奏出几支曲子,还能在画面上有几点星光时明时灭地闪烁。
再加上早些年内地还处于锁国状态,西方人去不了内地,只能来到香港,站在中国的大门口,远远眺望一番。
新界靠近内地的落马洲上,登高望远,朝着沙头角那边,从望远镜中看一看新中国的一角,满足一下窥视共产世界的愿望,这已经成了到香港旅游的外国游人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