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建文四年六月,进行了四年的“靖难”之役结束,战争以“反王”朱棣战胜“合法”皇帝朱允炆而告终。
    由此追溯到汉景帝三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反叛,其战争规模都远胜朱棣的“靖难之役”,但那场叛乱却在短短的三个月内被镇压了下去。
    同是因为“削藩”而起的叛乱,为何会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纵观“七国之乱”和“靖难之役”,两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开国皇帝分封诸侯王留下了反叛的祸根,而叛乱都发生在他们孙子辈当皇帝的时候,且叛乱的导火索都是皇帝实行“削藩”政策导致最强大的藩王举兵造反,连造反打的旗号都非常相似,都是要诛杀朝廷内的奸臣,恢复祖宗之法。
    从规模上看,“七国之乱”要甚于“靖难之役”,但偏偏规模大的被迅速镇压,而规模小的却在作战四年之后,夺权成功。
    常威朗声道:“七国之乱和靖难的责任都在前代君主身上!”削藩就是挖根子,就要弄的名正言顺!要是连话都不敢说,还谈什么削藩?谈什么镇压叛乱?
    这句话不但将夺权的朱棣,连封王的朱元璋都编排上了,不过,没办法谁让老朱是始作俑者,封的最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