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章不知道多少字了,待会去看一下,

代指未知事物的情况下,“道生一,一生二”这句话,常被人认为“一”即指本源,这个“本源”,被许多人当作了已知的、可解释的、可定性的“道”。这个“一”所代指的道,就成为阴阳家关于道的学说,它是许许多多的道学说中的一种。

    道论演变

    略后于老子的范蠡,把天道看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他认为,人事必须“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违反客观规律,必然招致灾祸。“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他说的天道主要指阳至而阴,阴至而阳,盈缩转化,周旋无尽的矛盾运动法则。天时于己不利时要主动退避,天时对已有利时要积极进取。范蠡受老子道论的影响,说“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越语下》)。他主张适时积极进取,对老子贵柔守雌的思想又有所批判和修正。

    战国时期,齐国稷下道家用“精气”来说明道,把虚而无形的道看作是流布于天地之间、遍存于万物内部的“精气”。说:“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管子·内业》)老子曾把道表述为“冲气”,并说“其中有精”。稷下道家从唯物的方面进一步发展了老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