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
底室,有弗斯脱博士骑啤酒的壁画,我与诸同学亦常小饮于该肆。”
正因为蔡元培对《浮士德》如此喜爱,故在博物馆看到有关于作品的壁画明信片卖时,立即购买,并寄给朋友一起共享。
好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使蔡元培在欣赏歌德作品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验。
蔡元培说自己“到40岁,始专治美学”,指的就是他在德国游学的时期。
1912年,他首先将“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美育的名字,是民国元年我从Asthetische E
ziehu
g(德语)译出,为从前所未有”,“美育者,孑民在德国受有极深之印象,而愿出全力以提倡者也”。
蔡元培后来主张的“美育为学”、“德智体美”四育、“以美育代宗教”等,显然萌发、形成于德国游学时期。
蔡元培在莱比锡留学之时,也正是德国大学教育如日中天的鼎盛时期。他在上课读书之余,显然也非常关注德国的大学。
他曾翻译了一篇题为“德意志大学之特色”的文章,发表在1910年第11期的《教育杂志》上。
这篇文章是当时著名哲学家包尔森的名著《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的绪论。包尔森在其中比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