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


    因为有部员和军警到场劝阻这个小插曲,事实上北大学生是最后到达天安门广场的。
    蔡元培也是个有血性的人,如果不是有碍于校长这个身份,如果不是责任所在,他肯定会走在游行的队伍里的。
    因为,就在北大学生出发后不久,蔡元培接到教育总长傅增湘奉命打来的电话,“责令蔡校长召回学生,不准游行及干预政治”,并请他到部商讨对策。
    蔡元培的态度很明朗,回曰:“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制止。”
    人也没有去教育部,4日那天,“蔡先生一日未离校,亦未进食”。
    很长的时间里,意识形态在批判胡适之的时候、常把他反对学生运动当作“反动”的证据,其实当时许多人都不主张游行示威的。
    鲁迅是反对的,因为他看到中国学生的游行示威的结果与外国不同,最终只能得到牺牲。
    李大钊也并未走在五四游行的学生中间,因为他不希望看到太大的牺牲。
    特别是鼓吹“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的陈独秀,1918年5月21日因为北大学生不听劝阻而上街游行,曾经与蔡元培一起向教育部递交过辞呈。五四运动爆发时,已经被免去文科学长职务的陈独秀,也没有像著名报人邵飘萍那样走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