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国家与民族
。
比如说南洋的那些岛国,他们想要大明接纳,是想占便宜,但是如果因此就打散他们的架构,将他们分散,他们肯定就不会愿意,甚至会因此而造反。
还有朝鲜和东瀛,他们肯定也不愿意被称作汉族,想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性。
即便是大明拿出华夏民族这个大伞,他们也不会愿意彻底失去自己的民族特性。
所以朱瞻基对于族群,采取的是积极融合,比如南洲(澳洲),东洲(美洲)上的那些原始部落族群。
他们还没有形成民族的观念,也没有形成不可摧毁的文化沉淀,非常容易融合。
而对于朝鲜,东瀛,中南半岛上面的一些国家,他们已经有了原生民族的意识,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来同化,而不是直接融合。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华夏民族的内部架构,进行更近一步的细分,分级,却又不能形成封闭的阶级。
文化上的融合,是必须积极的,正面的。但是具体措施,就要区别对待。
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对于这个任务,数十个孔家宿儒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又拿出了了更全面的学术。
但是,朱瞻基依旧是满意又不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