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逃兵的耻辱
了深深的叹息。
中国远有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近有日本侵台琉球入侵台湾的警示,使清廷不得不从战略的高度筹划海防。位居京畿重地,首善之区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筹建海军,购造舰船,建设基地,培养海军人才的同时,开始了兴办电报的通讯革命。
初设电报,与火车在中国的初始遭遇一样,受到种种困扰阻挠。这其中固然有维护国家权利的值得推许的一面,但也表露了国人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排斥西方近代文明的愚昧态度。在一般人眼里,电报架线,也会像火车那样震动山川神灵,破坏庐墓风水,都是难以容许的。
深谙国情民风的李鸿章,“于创办电线之初,颇虑士大夫见闻未熟,或滋口舌,是以暂从天津设起,渐开风气”。天津为直隶总督权力覆盖之地,举办阻力较小,成功把握很大。既便如此,他仍请谕令电线“经过各地方官妥为劝谕,随时照料保护,务使稍有阻挠破坏,以期事在必成”。试办初成之后,李鸿章在奏折中汇报了首次架设电报线的情况,“所有坟茔、树林、民房、均经让出,沿途舆情,毫无惊扰”。其实并不尽然,之所以让出坟茔、树林、民房、线路绕远,经费增加,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发生过舆情哗然,民众惊扰,民众甚至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