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 汴口遇许贯忠

每年要组织大量劳动力疏浚。
    为减少疏浚工程量,曾以锯牙、木岸等建筑物束窄河床,加大流速,冲刷泥沙。由于不能解决泥沙问题,北宋时汴渠已成为地上河,防洪问题突出。为此,经常加固堤防,还要建造泄洪斗门和设置滞洪区,组织维修专业队伍,完善防洪抢险的组织和物资准备,健全管理制度。
    元丰二年(1079)开清汴工程,堵塞了黄河汴口,在洛河入黄处建拦洛坝,引水沿新开引水渠入汴渠,以含沙量较小的洛河作为汴渠水源,并对补充水源、防洪、与黄河的通航和河道整治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措施,使汴渠的航运条件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可惜只用了较短的时间就废弃了。
    虽然因为黄河的泥沙入汴河,汴河河床逐渐抬高,成为了一条地上河,但是因为在漕运之中的重要作用,一直不能被舍弃,朝廷只能一直花费大力加以疏浚。
    因为时代的发展,航运因为种种优势成为大宗货物运输和百姓出行的首选。汴口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也极为繁华。
    李瑾和沈睿前进的方向其实不完全是东北方向,只是向东略偏北一点,大致是沿着黄河北岸前行,这是李瑾选定好的路线,准备到了汴口乘船直接到东京,这样能省去很大的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