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七十一章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大全

及的较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
    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朝宋、齐时增至0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是吴国的16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440年)有实州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八州,太和末年则达八0余州。至北周大象二年(5八0年),北方的州竟达11个。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八0余个。真是“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三国初行州制时,一州一般辖有十个上下的郡,每郡统有一、二十个县。到南北朝后期,不少州只辖一、二个郡,不少郡只统一、二个或二、三个县。有的州竟然无县所辖,仅存空目。南朝齐在汉中地区有45个郡是“荒或无民户”;有的两州或两郡合治一地,称为“双头州郡”。实行了四百年左右的州郡县三级制,此时已有相当一部分名存实亡。
    在东晋、南朝还实行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制度,即侨州、侨郡、侨县。永嘉之乱以后,中原人民大批南迁。东晋、南朝为笼络人心、安置大族,便就地按流民原来籍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