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大全
在中央集权制的前期,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后期,行政区划则以三级制为主。
区划是郡县制,它萌生于春秋,演进于战国,正式确立于秦代。
三、州的萌芽
如第一章所述,把中国划分为州,起源于战国时人们的理想。但是,“十二州”、“九州”、“五服”、“九畿”都停留在学者们所著作的书上或人们的传闻中,并未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划。在中国行政区划中真正地出现“州”一级,始于西汉武帝。
1西汉的州
《汉书武帝纪》说,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武帝用《禹贡》、《职方》中的11个州名(冀、兖、徐、扬、荆、豫、幽、并、梁、雍、青)(见表1)置刺史部,其中把梁改曰益、雍改曰凉,加上新开辟的边地“南置交趾、北置朔方”0两个刺史部,共为1刺史部,又名1州。但《汉书地理志》正文与序所载大异:正文的1州名中无朔方、凉州,却有司隶(京师地域),将交趾称为交州。顾颉刚在《两汉州制考》中,根据较充分的事实指出《汉书地理志序》较正文可信,置1州部是元封五年(前106年)之事,而在京师置司隶校尉是征和四年(前八9年)之事,相距7年,故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