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零四章 和平发展、放血西岐

国渠,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由郑国主持兴建。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干渠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余顷。
    西汉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又扩建了白渠,灌溉面积4500余顷(参见郑白渠)。在渭水及其支流上,则有成国渠、蒙茏渠、灵轵渠。利用济水的灌溉工程有以井渠施上技术著称的龙首渠。
    在水资源方面,《吕氏春秋·圜道》指出了降水受东南季风影响的事实。《周礼·职方氏》罗列了全国主要的河流湖泊分布及其灌溉效益。
    《管子·地员》对地下水质和埋藏深度与其上土壤性质和作物的关系有所说明。在农田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方面,《管子·度地》的一些论述,表明当时对明渠比降计算、有压管流的水力学现象、水跃以及土壤含水量与施工质量的关系等有所认识。
    都江堰石人水尺的应用,渠口选择和对弯道环流的利用,对高含沙水流灌溉效益的认识和利用,对盐碱土的认识和改造等,都有重要意义。
    龙首渠的大型无压隧洞,标志着测量和施工的水平。灌渠已有闸门控制水量,输水渡槽已经出现,凿井开采地下水以及井壁衬砌技术已较成熟。在六辅渠上还出现了首次见于记载的灌溉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