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零五章 百家争鸣

商招贤纳士的人才吸引计划,是李陵“高瞻远瞩”的结果。
    当然,两者相同是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物质的丰富反过来助推了文化的繁荣,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得以钻研学问。
    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同样与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不同,大缛节,前者还需要将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
    而大商的士在社会身份上,本身就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这些知识分子都是宝贝,李陵有清醒的认识,重视人才的他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而且李陵不仅重视人才,还注重培养人才,重视教育。他知道不仅是大商,就是更发达的汉唐,也存在知识垄断现象,这令李陵十分痛恨。这样不仅导致人才少,而且会形成门阀政治,皆因人才出于垄断知识的高门大户。
    夏商周时代,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