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五)

    《周易》哲学解读
    (上卷·第一篇·2)
    我们已知,今本《周易》的内容及结构形式,就是“卦爻式”的结构形式。正是这种“卦爻”式的《周易》文本,在历史上卜筮(俗称算卦)者妄想用此进行对人事吉凶上的卜问。
    那么,要问这种“卦爻”式的《周易》文本,是原创的《周易》文本吗?我们肯定的回答,不是。这种“卦爻式”(即“今本”或称“传世本”)的《周易》文本,从目前无论地上还是地下资料考证,只能追溯到秦汉之际。至于今本《周易》如何产生的,是何时出现了这种卦爻式的文本,不是这里所要论证的事情。这里我们意在说明是中华民族到了帝国时期,却传承下来的是一部被改造用于算卦之用的卦爻形式结构的《周易》,这是谁都无法想象的事情。而居然在帝国时期里,经师们围绕着一部卦爻式《周易》,反复地,不断地进行解释与发挥。当然帝国里的经师不单单对今本《周易》进行解释,而是把“十翼”揉进到今本《周易》里,并奉为“易经”。由此帝国时期里对“易经”的解释,形成了“易学”的历史。
    对一部原初不是用于卜筮的《周易》,而是讲政治哲学的《周易》,却被卜筮者改成卦爻式结构,外表虽是卦爻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