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四)
这些诗中的“君子”一词的出现,既有比《周易》一书早,也有与《周易》同时代的诗。
这样看来,在西周初期,已出现了“君”的称呼。在“周族开国史诗”里的两个“君”字,就是指君王的意思。《大雅·公刘》:“君之宗之。”(译:推戴他做君主和族长),按“周族开国史诗”来看这“君”的称谓为最早,是歌颂周族的首领,把周族首领称为“君”。周史诗中出现了“君”称,而未出现“王”的称法。“君”是早期的称谓,是早于“王”的称谓。“君”是对周族先祖族首的称号。“君”是一个部族中地位最高,有权威的族首的称号。部族时代的部族首领,是由族人推选的“君”,与“王”是不同时期的称谓与内涵。后来把“君”与“王”结合在一起称“君王”。
而在“周史诗”里第一次出现“王”,是给于“文王”。《大雅·绵》是歌唱古公壇父和文王。
“周族开国史诗”《黄矣》出现第二个“君”字。“克长克君”(能做族长作君主)。这是歌颂太伯王季的德行福延子孙,因太伯王季让国于文王,文王受命,王季是文王(姬昌)的父亲。“王”是后来的尊号。《诗》里首给予“文王”。“文王”之前,周族首领即文王的祖辈称“君”。
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