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四)
诗》里来看,“君”称早出,“王”称是晚于“君”称。
“大雅”里的《旱麓》诗中出现的“岂弟君子”。
《既醉》诗里的“君子万年”。
《假乐》诗里的“假乐君子”
《洞酌》诗里的“岂弟君子”。
《卷阿》诗里的“岂弟君子”、“维君子命”“、维君子使”。
这里的“君子”均是指周王,是指周开国文王,武王的后代。这些出现“君子”的诗作,均是西周中期及以后产生的。那么,这“君子”无疑是周族的“君”之后代之称谓了。“君子”即“君”的子孙。“君子”的初义就是周族开国“君”的后代了。西周那些受封的官,即有国有家者则称“君子”,而对其统治之下的百姓则称之谓“小人”。但“君子”概念随着时代而演变,从“大雅”诗里的“君子”来看,主要是指周王,还处在特定的指向。而产生在西周末期的《桑柔》和《云汉》两诗中的“君子”有泛指的特征,即泛指统治者。也自然是指周开国君王的后代。“天下”是周王的,周王把“天下”分封给宗族子子孙孙。“君王”拥有天下,而“君王”的子孙,即“君子”拥有封地。而到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产生的“小雅”诗作里出现的“君子”一词就多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