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五)

末期产生的《系辞传》、《老子》、《韩非子》这些帝王术里的神秘论与专制论思想,却斩断了上千年儒家构建的“君子”治国论(“君子”治国是封建王国里的政治理论,而专制论是帝王大一统王国里的政治理论),而被帝王专制论所替代。此后,“君子”与“小人”不再是政治概念,而变成了纯道德的称谓了。无论是谁都可成为“君子”或“小人”。只要符合后封建道德规范的人,无论是达官贵族,或是贫贱奴仆都可成为君子的称号,反之则是小人。帝王专制下“君子”的身份与政治概念,从此烟消云散。帝王专制下只有帝王一人高高在上,没有什么“君子”的共治天下的理念。天下是帝王一人的,其它均是帝王的附属。先秦“君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先秦的诸侯时代,有国有家的在位者就是“君子”。这些“君子”共有这天下,而周王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君主。而“君子”把“家”、“国”治理好了,天下也就太平了。帝王时代没有了“分封”,消灭了“分封”(即不再是封建制度),天下是皇帝一家,也就失去“君子”之治的政治基础。
    我们且看《周易》一书中对“君子”这一政治理念的构建,即君子之治的政治内涵。
    《周易》的一篇文章《乾》,《乾》里的内容是以龙来比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