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
君子”执政的根本是“有孚于小人”,才能做到和解。“有孚”是真对“小人”的。君子面对“小人”施行的是“有孚”原则,才能达到和解,故而社会才能达到和谐。“君子思考懂得和解的道理,才能施爱于百姓。”“君子有孚于小人”是个政治目的,是实现“和解”的保证,即社会和谐的保证。讲“和解”既不是敌对,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暴政与专制,而是没有争执,也没有仇视,是大家和睦相处。这就是“君子有孚于小人”的实际内涵,即先儒建构的民本思想。
《解》篇里的中心思想,是“君子”与“小人”建立和解。“君子”爱护、呵护(孚)“小人”,是实现和解的途径。当然《解》篇不是无原则的讲一团和气,而是面对“负且乘,至寇至”的这种不公的社会问题,即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的矛盾。让君子思考懂得和解的道理,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才是执政者思考的问题。只有执政者去爱护,关心百姓,这是《周易》作者向往的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
《解》篇里的“君子唯有解,吉,有孚于小人”。无疑是《周易》所建构的“君子”之治政治理念的实质内涵。君子要把“有孚”做为实施安邦治国的根本行为准则。这君子“有孚”的对象,正是面对的是“小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