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三)
卷三:忧患意识为政观。
第一讲:《周易》的忧患意识
第三节
《周易·否》:“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只要停止了闭塞不通的局面,大人吉祥。危险啊,危险,应把国家的前途命运维系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其亡其亡”:警惕啊!警惕!随时可能灭亡。“苞桑”:丛生桑树,喻坚固。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是比喻,是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只有停止闭塞不通的局面,才能把国家的前途命运维系着牢固的基础之上。
《周易·同人》:“同人于门,无咎,同人于宗,吝。”这岂不是一种忧患意识吗?同人于门,无咎。”
这里的“门”,意思是指城门。“无咎”:没有过失。这一句是寓意着代表谁的利益问题,是大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问题。众人聚集于“野”于“门”都没有害处。“野”与“门”是寓意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
而“同人于宗,吝。”正是对比阐释“同人”于何处的道理。
本句则是从相反的一面来论述。“宗”:指本宗,小宗,小派。“吝”:耻辱,或叫有问题的意思。总之,“吝”是代表的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