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六)

理判定是非的“判词”,无疑就是一首四言诗:
    “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
    见龙再田
    利见大人
    终日乾乾
    夕愓若厉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
    群龙无首”
    这去掉“判词”的《乾》篇内容,与《诗》里的诗歌没有什么两样。无疑《周易》是在“诗体”的基础上转换成“文论体”。《周易》文章代表了从“诗”到“文”的过度体。这正体现了先民擅长模仿,比喻的实证。
    我们再将是非吉凶"判词"添上,《周易·乾》就由诗歌变成了论说文章:
    () 乾,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 “一 、(君子)应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即开始通达,有利,前途光明。
    潜伏时期的龙,还不到升腾的时机,不可随意妄动。龙崭露了头角,有利造就伟大人物。君子终日努力不懈地进取,而到晚上警惕自省,这样去做,不断地磨练自己,就没有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