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五十九)

的一面,让人读后明辨事非,一目了然。这说明《周易》除了比喻、象征的以面外,还有理论的一面。如“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包差。倾否,先否后喜”。(闭塞进言的渠道,对百姓来说,没有什么,可对大人就不是通泰之事了。蒙蔽视听,只会带来耻辱。只有打破闭塞不通的局面,先前不通的局面消除,后面顺畅通达的局面就来到了,)这就是直接说理,不拐弯,不转圈。但不否认《周易》主要是比喻说理的方式。
    《周易》第十三篇《同人》,是讲述聚集民众力量的原则问题。
    本篇里的“同人于野”,“同人于门”,“同人于莽”,皆是象征。。本篇通过象征的手法揭示了聚集众人的力量在于国家的利益之上。
    《周易》一书的《大有》,《谦》排序为第十四,十五。而这两篇文章没有运用比喻。
    《周易》第十六篇《豫》是论述安逸的辩证道理,文章中的“介于石,不终日”,“勿疑朋盍簪”是比喻。
    《周易》第十七篇《随》,是论述“追随”的道理。文中的“王用亨于西山”是个比喻。这是象征位置取得及稳固。暗示文王曾亨于岐山后,才拥有天下。
    《周易》第十八篇《蛊》是论述承继"基业"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