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十四)
道,文王作,避讳而辞咎,然后《周易》开始兴起。我喜欢《周易》的智慧..之..我哪里会为文王曾经屈辱地侍奉纣王而高兴呢?”子赣说:夫子也相信卜筮吗?孔子说:‘自已若一百次占卜,如果七十次相当。唯周梁山的占卜,亦必跟从参与的人就会多了。谨止于此罢!孔子说:《周易》我撇开它的祝卜成份,我观察其中的品德仁义。幽赞于神明而通达于筮策数,明了筮策数而通达于品德,就成了史。史巫卜筮,一向如此而未变动,偏好这样就不正确。后世的人怀疑我孔丘的,或者就是因为《周易》吧!我求其德而已,我与史巫看似是走在同一条路上,却有着不同的目的地。君子有德行而求福,因而祭祀少了;有仁义而求吉祥,因此卜筮就希少了。祝巫卜筮不就放到最末的地步吗?”
《要》文里的这段话,可是反映孔子晚而好《易》而产生的突破性的认识上最珍贵文献资料。再一次印证了《论语》里记述孔子对《周易》性质看法的一致性。只是《论语》没有反映的如此详细及观点分明。孔子旗帜鲜明的表述了自己对《周易》学习及性质的看法,是与史巫不同。
《要》篇是《易传》的佚文。《要》篇反映的内容,体现了孔子后学者对孔子重视《周易》一书以及发现《周易》一书的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