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十六)

始料不及迎来的是一个皇帝专制时代,并且又是如此的漫长。
    战国荀子的“善《易》者不占”,即彰显了《周易》的义理,又排击了筮卜。这是一个方面的对《周易》的论述,而另一方面在荀子之前的庄子不但把《易》归位六经之一,同时又认为“《易》以道阴阳”的书籍。这可是继孔子(帛书《要》文里的说法)说法的不同。
    《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份。”
    《庄子》里的这说法,也有人质疑这段话非庄子之说,而是注释者说。因“天下篇”本身是庄派后人论证庄周学派的学术文章,本身就不是庄子的文章。就连这段话有人质疑也不是“天下篇”里的话而是注释者的话,而误为《天下篇》里的内容了。且不论是否是庄子说过,还是注释者的话。但已归到《庄子》一书里去了。也无损于这种说法,不过《庄子》一书里也多有表述阴阳之文句。阴阳学说本身是战国晚期的学说,阴阳也就成战国晚期附加到《周易》身上的学说。严格的说因《周易》所用那套符号,先是史巫改造成卜筮工具,并衍生出八卦取象以卜筮人事吉凶,又产生出引用取象说事理,再后来将八卦符号又附会上阴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