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十六)
学说,实则与《周易》没有关系。可阴阳学说却成了战国晚期"易学"思想。
在战国时期应是阴阳学说兴起的时期,《庄子》一书里已有不少对阴阳的表述。那么《庄子》里解释“《易》以道阴阳”。也就不觉奇怪了,庄子能把《易》列为六经之一,那么认为“《易》以道阴阳”也就在情理之中。这也与战国时期的“易学”里用阴阳学说解释与论述《周易》并不矛盾,是与时代的背景相一致。
《庄子》里的“《易》以道阴阳”,应是指《周易》一书的主旨而言。把《周易》一书理解成是阴阳思想学说的书。这里的“道”应是指规律,思想讲。
无论传世《易传》,或是佚文《易传》里已用阴阳论说《周易》,并成战国时期"易学"特色。而《周易》一书里,本无阴阳之说。《周易》一书里只出现一个树阴的阴字,《周易》是为君子讲述修身、齐家、治国的方略。
《庄子》里把《周易》说成是“以道阴阳”,正是符合战国后期文化思潮之背景。《庄子》里说的《易》以道阴阳这是继孔子对《周易》一书的说法后,又出现的一种认识。认为《周易》是讲阴阳变化规律的书。这种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至到今天。
无论孔子说的《周易》有思辨能使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