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十六)

期主要的论《易》(即《周易》)文章出现“易学”的专论里,就是后来说的“十翼”(或叫(易传))里的一些文章,即属于战国前后时期的一些“易学”文章了。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在《易传》之外的战国后期对《周易》的论述又有哪些呢?
    二、战国后期论述《周易》的"易学"思想
    《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庄子并不是孔门学者,但庄子一书里却把《易》列为六经之一。这也是最早把《易》作为经典书籍的说法。
    虽然庄子认为的“六经”是六种重要的书籍,不同于后封建时期作为帝国意识形态上具有统治地位的儒家经典的经书。虽然都是认为的“经”,可所处的时代与地位性质不同了。庄子认为的“六经”是为重要的著作,而汉一降的“五经”或“九经”到“十三经”则是帝国里具有思想上统治地位的“经”书,即有思想界具有垄断地位性质。但庄子能够把《易》列为重要的书籍看待,说明庄子也没有把《易》(指《周易》)当作筮卜之书看待,而是看成理论书籍了。这是代表了战国时期对《周易》一书恢复到义理之书上的认识。把《易》称为“六经”之一,说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