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三十三)
》里的内容,同样用“《易》”称。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也,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
3.《史记》
到司马迁写的《史记》一书里,出现了《易》、《周易》及《易经》这种称法说法,而引《易》内容则比较少。
《史记·春申君列传》:“《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这里引用的《易》曰内容“狐涉水,濡其尾”,是出自《周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但引用时有改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这是引用《周易·井》里的文句,即今本《周易》里的《井》卦九三爻辞。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故‘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圣人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不取也。”
这里的“飞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