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三十六)
那个《易传》。这京房《易传》尽是讲“妖占”的东西,与“星占”属一个体系。“星占”是以天上的“星象”,来解释人间的“政象”。而京房的《易传》内容所反映的是看大自然中的反常现象来对应政治现象,这也是时代里的"天人感应"学说下的"实证"。《京房易传》虽名字称《易传》,实与释《周易》的《易传》是两回事。虽然所称《京房易传》,但内容不是解释《周易》的,而是妖占言语,用现在的眼光看,实属妖言惑众的东西。
而到东汉又是谶纬迷信泛滥成灾的时期。所谓“谶”,是术数占验预卜吉凶的隐语,它既有文字,又有图,所以又叫“图谶”;所谓“纬”,是衍经书的,即对儒家经典神学化的解释。
《后汉书》里称:“是时帝(刘秀)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甚至于“光武避正殿,读谶坐庑下,浅露中风苦咳”。
这光武皇帝,读起谶纬这些神秘的学说,到了何等的地步,要比孔夫子晚而喜《易》,韦偏三绝还要用功,这样自然是上行下效。皇帝读占验神秘之学如此用功,而底的儒学者,能不呕心沥血的去发扬光大术数占验的理论与研究么。
而东汉还有一位被现代人大赞与称颂为无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可是与他的著作《论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