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四十四)

“象数派”易学者,从他们的“象数”易学里看,有不少是以“象数”来探究世界道理的,而初衷并不是去阐述筮卜人事吉凶的,哪是否属于义理派呢?把王弼说成是义理派的始祖,他并没有抛开“象数”而创出什么纯义理释《易》的范式。从“易学”史而看,所谓的义理派里有“象数”,“象数”派里有义理。没有纯义理派之说,纯义理不杂象数而解释《周易》,在后封建时代不可能诞生。
    王弼实属重义理,而轻象数。王弼是把《周易》视为义理一书去注释。
    那么我们看王弼是如何注释《周易》的。
    我们且看王弼对《周易·乾》所作的注:
    “(乾)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王注)“《文言》备矣。”
    (乾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注)“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乾文)“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王注)“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在不中之位,履重刚之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