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五十三)
"大易"是指《周易》,若称"小易"则是《易传》啦?更重要的是论述《周易》,已然是遵循《易传·系辞》里"四焉"说。
张载如是说:“吉凶,变化,悔吝,刚柔,《易》之四象欤!悔吝犹赢不足而生,亦两而已。尚辞则言无所苟,尚变则动必精义,尚象则法必致用,尚占则谋必知来。四者非知神之所为,孰能与于此?”
这张载所论《周易》与王弼的《周易略例》之论相比,显然是一种倒退,他没有王弼的那双慧眼。因王弼不把《周易》当卜筮看待,故不对《易传·系辞》作注释,无疑是王弼的慧眼,他看出那里面的一些筮术说法非圣人言。
那么张载的易学是归为"义理"或是"象数"呢?很难归宗。从对《周易》简略的注释,以经释经,遵循《易传》里的《彖》与《象》解释《周易》的易学思想为宗旨。这点与王弼同,应是吸收王弼的易学思想。但对《系辞》注释,又认可《系辞》里对《周易》有占筮的功用说法,并且所著《大易篇》,同样论述《周易》有占筮一焉。若要分派,那么,张载应与孔颖达同,属亦筮亦理的易学派。
<本章"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