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六十三)

"筮法的解释(见《删定易图序论》)。这充分说明其矛盾的世界观,这正是帝制里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所致。
    二是北宋欧阳修(1007——1072)也著有论述《易经》(《周易》与《易传》)的文章,即《易童子问》。
    《易童子问》假托一易童子向欧阳修请教易学知识,全书以童子问、欧阳修答的形式成书。
    欧阳修对今本《周易》所谓的卦辞进行了阐述,其认为卦义是“有君子、小人、进退、动静、刚柔之象,治乱、盛衰、得失、吉凶之理”,而爻则是占卜的,“夫六爻之文,占辞也,大衍之数,占法也,自古所用也”。自然欧阳修未涉及爻辞的解说,这无疑是他片面认识。在对《易传》里《系辞》等不合圣人之旨,非孔子所作。欧阳修开疑古风气之先。是欧阳修始质疑《易传》非圣人言,开疑古风气之先,其勇气与精神可嘉!因《易传》至汉上升为《易经》的内容,在汉至宋的上千年里,其《易传》的学说是远远高于《周易》,以经解经(以《易传》解释《周易》)奉为圭臬。
    二、宋代的"图式"易学
    一是北宋刘牧(1011-1064)的《易数钩隐图》,他以“河图”、“洛书”,采摭"易学"上的天地奇偶之数,自太极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