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易学”评论》(七十五)

    下卷:现代"易学"评论
    第一篇:评现代人们对《周易》一书的学术研究
    第六节:评现代"科学易"之说
    我们再听一位当今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现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长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的董光壁的说法。在他的一篇《关于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章里说:“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一部占筮书,由“十翼”组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解释《易经》的作品《易传》,已属哲学著作。”(《周易二十讲》第394页 廖名春选编 华夏出版社 2008年版)
    董的那篇文章里又说:“《易传》的产生是易学史的第一大转折。中国哲学家余敦康对于这一转折曾给出精辟的论述:‘自从《易传》按照以"传"解"经",牵经合传的原则对《易经》进行了全面解释之后,《易经》原来所具有的那种宗教巫术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意义便完全改变了,其卦爻符号和卦爻辞只是作为一种思想依附于传而存在,被《易传》创造性地化为具有文理性特征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意义。’①这样一来就发生了主附的本末倒置,在《周易》的结构形式中本为主体的经成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