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七十八)
因我们今天所见、所读的通行本《周易》,从众多学者,专家,教授进行的解释,翻译来看无不是从象数、阴阳、爻位及夹带着所谓的“卦爻辞”辞意作出的解释。不外是“亦筮亦理”的模式去解释《周易》,只是从“筮”或是从“理”上孰重孰轻而已。
这正是“易学”解释的对象,是今本《周易》所致,而今本《周易》的结构形式,不正是史巫算卦的一种卦爻形式么?所以今天的“易学”学者,面对“易学”的解释对象,不正是那本卦爻式的《周易》吗?他们自然是遵循着传统的“易学”解释方式,谁能说不对呢?谁能不认为今本《周易》不是算卦之书吗?所以当今权威专家,学者,教授把今本《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可见有谁出来反对过吗?
既然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即算卦之书),并且也不否认今本《周易》的结构形式是“卦爻”格式。可这被定性为卜筮之书的今本《周易》,为何与所谓“周易与预测学”、“文王八卦”、“卜筮正宗”这种卜筮之书完全不是一回事呢?而且古今又有那么多学者,并不以算卦角度去研究“本是卜筮之书的《周易》”呢?这真让人困惑。况且后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里,居然把一部“卜筮之书”,尊奉为“经"之首,成为培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