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天下第一哲学》(十六)

也不像,可这种译法,是当今的普片现象。这正是没有真正弄懂《周易》一书的性质及历史成因所造成的缘故。这种亦卜亦理的译法,既把《周易》说成是占筮,可又包含着说理的内容,这正是后封建社会里的传统认识。
    而本篇里的“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还被当今演绎出一则神奇的预兆故事来。把这句话附会到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的那次事件。说什么,早在几千年前的《易经》里就预测到有这一事件的发生。说蒋介石藏在假山里被搜出,不正是《易经》里“介于石”么?又把“不终日,贞吉”说成是蒋介石很快就脱离了危险,正是这一卦辞的吉利,才预兆着蒋介石在事变中平安无事。事实上这种附会,也不足为奇。大千世界,也多有巧合之事。何况从文字上去联想附会呢?
    《周易》里的“介于石”,难道就是预示着三千年后的蒋介石要躲进石头缝里吗?这正是人们的附会而已。正如本篇里的“贞疾,恒不死”这句话,当今的译文,多是译成“占问疾病,长时间内不会死”。把“贞疾”译成“占问疾病”,把“恒”译成“长时间”。而“恒”是指永恒,没有期限。即没有什么长时间与短时间之分。这里的“死”,在古文里也有多种用法,不单单是指人的死亡。“死”还指“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