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69章 治水名臣——宋礼

,保证漕运畅通,成为明王朝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的建议,工部尚书宋礼等人,奉命征调民工十六万五千多人,重点放在山东丘陵地带的会通河段,疏浚运河。由于会通河缺乏水源,宋礼深入察看沿运水系、地形,访问群众,在汶上县城东北白家店村,遇见乡官白英。白英虽居乡里,但人品刚正不阿,无视权贵,认为官宦锦衣肉食者多为蠢才,见宋礼“布衣微服”,深入民间调查治运良策,态度虔诚,便把他多年积累的治水通航的想法告诉了宋礼。宋礼听到“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山泉,修水柜”等良策时大喜,遂邀白英参加治运工程,采纳白英的建议,使会通河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大大提高了运河的航运能力。
    为了维持国家的开支和满足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需要,历代封建统治者每年都要从江南搜括巨额粮米和财物,运到北方,称为漕运。京杭大运河在山东境内的临清到济宁河段,地处丘陵地带,地势高,水源不足,因此多数河段岸狭水浅,不能通行重载船只,常受到黄河决口的影响,河床经常淤塞,因而运河航运时断时续。
    白英建议把位于会通河道最高点的南旺镇作为分水点,称为“水脊“。他还建议在南旺修建分水闸门,建议利用天然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