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06章 理漕治河——陈瑄

于山上立土堡作为航海标识,以提醒过往海船避让。明成祖将土山赐名为宝山,还亲作碑文记述此事。
    明成祖因会通河全面通航,决定停止海运,改走内河漕运,仍由陈瑄负责,陈瑄建造浅船二千余艘,起初运输两百万石,后逐渐增加到五百万石,使得国用得以富足。当时,江南漕运沿运河抵达淮安后,须转陆运翻过河坝,再经淮河抵达清河,其过程损耗巨大。陈瑄采纳故老的建议,自淮安城西侧的管家湖起,开凿二十里河渠,命名为清江浦,将湖水导入淮河,并修筑四座闸门,以适时泄洪。他还沿湖修筑十里长堤,以提高船只运输能力,使得漕船可以直达黄河,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陈瑄督理漕运三十年,针对漕运事务实行很多整改措施,精密而有远见,可谓“举无遗策”。
    明仁宗继位,陈瑄上疏仁宗,提出七条经国利民的建议:重国本:南京乃是国家根本,应严整守备力量;择贤良:推举人才应予核实,不能只论资格;挑选公正的朝臣分巡天下,考察政治得失;苏民力:湖广、江西、浙江等地距北京较远,百姓输运粮饷往返几近一年,有误农作。可让百姓运至距离较近的淮安、徐州等处,再由官军接运至北京。另外,快船、马船所载粮草不过五六十石,每船只用官军即已足够,无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