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众生平等

是真如之意;亡于彼此即无分别之意;实义则指宇宙万物的实相。因此,一切现象的真如、实相离一切差别相,而是越二与不二的分别,一如无二、平等无二。
    吉藏在这种“如如平等,亡于彼此”的基础上推论出无情众生也有佛性的观点。吉藏论证说:“以依正不二故,众生有佛性,则草木有佛性。
    以是义故,不但众生有佛性,草木亦有佛性也。若悟诸法平等,不见依正二相故,理实无有成不成相,假言成佛。以此义故,若众生成佛时,一切草木亦得成佛。
    吉藏在这里明确地表明,一切众生都是处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中,离开无情众生,有情众生就不可能存在。
    因此,生命主体同生命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天台宗的“圆融”思想是通过智颤“一念三千”说体现出来的。
    “一念三千”是“一念心具三千世界”的略称。所谓“一念”在智颧那里指的是一念心、一心,即心的一念,是心念活动的最短时刻,用佛教的概念就是“一刹那”。
    那么“心”又是何物?智颇在《摩诃止观》指出“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
    至于“三千”或“三千世界”,智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