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节 耶路撒冷的归属
对于全世界的基督徒来说,耶路撒冷的多洛罗萨路意义非凡,因为这里就是耶稣的“受难之路”。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30岁时开始在巴勒斯坦一带广收门徒,传播新教义。他的这一活动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及犹太教上层的反对和打击。经过巧妙周旋,耶稣在公元30年带领门徒进入耶路撒冷。但由于门徒犹大出卖,耶稣在耶路撒冷郊外的客西马尼园被捕。据说,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判处死刑后,就是沿着多洛罗萨路一步步艰难地走向耶路撒冷西北部的刑场。他忍受着罗马士兵的鞭笞和无知民众的嘲笑,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步履蹒跚,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再爬起来……从受审地到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哥尔哥达”高地,耶稣走过的路也便因此被称为“受难之路”。
“受难之路”实际并不长,全程共有14站,其中的最后5站在圣墓大教堂内。圣墓大教堂,又称“复活教堂”,是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遇害、下葬并复活的地方建起的教堂,被世界基督徒视为最神圣的参拜处之一。公元326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海伦娜巡游此地后,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在此处修建一座长方形的教堂,工程历时9年。然而,圣墓大教堂先后被波斯人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