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九十四节 战后掠影经济篇

中华民主帝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私有制,但是,中华民主帝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国家政策性投资。比如中华民主帝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太初五年至太初五十年共计175亿中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太初三十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中元。中华民主帝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中华民主帝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中华民主帝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中华民主帝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中华民主帝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中华民主帝国出口比重中,太初三十年占46%,太初四十年代占30%左右,太初五十年代占20%左右。此外,中华民主帝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中华民主帝国经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