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诺贝尔奖
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扶桑人获诺贝尔奖就是在这种体制下产生的。
扶桑的科学技术基础计划,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评审,而是由专业机构进行。而且,获得计划资助的学者,不像我国入选计划的学者,马上就有了某种身份标签,在学术活动中享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他们需要认真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不是由行政部门评定,而是由学术同行评价。
视野开阔注重国际交流功不可没
“扶桑产生了如此众多的诺贝尔获奖者,与扶桑科学家视野开阔,注重国际交流不无关系。”
扶桑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李仲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例,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的科学成就都是在美国的实验室中取得的;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和2001年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都曾在美国大学进修,均了解各自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
其次,一流的实验条件为扶桑科学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特别是对像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非常强调实验的学科来说,一流的实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