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不存在地区(三)
开始转变职能,大批生产部门开始进驻一系列KZ,运用大批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来完成亚尔夫海姆第一个四年计划所设定的经济和工业建设发展目标,这当中除了制造业和农业,还包括大工业城市内的重要设施建设,如地铁网络、国立大学、军事院校等等全部是由这些劳工建成的。对这些劳工到底参与了多少建设工作,如今已经无法考证,可以确定的是亚尔夫海姆的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设施的建设任务大部分由KZ劳工参与,有些全部由KZ劳工完成。
随着亚尔夫海姆势力不断扩张,KZ的规模和数量也一并增长,犯人的来源与结构也开始变得多样化。从这一时期开始直到如今的帝国时代,关押在KZ里的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被当作劳工的囚犯,主要是触犯法律的刑事犯;
第二种:特别刑事犯;
第三种:被当作劳工的第二种囚犯,即神职人员和反新秩序者。
这三种人会被区别对待,通常第一种会被送去条件比较好的I类营区,从事轻体力劳动,还会接受技术培训,成为技术工人。在该类营区内,管理人员很少会动用暴力刑罚。相反,管理者会对工作积极份子予以表彰以及奖励,旨在激励其他囚犯效仿并以此增加劳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