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6.不存在地区(三)

质量和数量。奖励的方式因时间与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最为常见的为仅限于营区小卖部、理发店、浴室、电影室、图书室(工作者多为上年纪不适合参与重体力劳动的犯人)使用的“代金券”、增加的食物配额、个人生活用品,更多的则是对有突出贡献的囚犯(即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任务)予以减刑,对于超额完成任务、并随时向管理人员汇报其他犯人思想活动变化的人更有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相应的特权。
    与相当接近普通监狱和劳动营的I类营相比,II类营和III类营更符合人们印象中关于集中营的各种描述。用小孩子都能理解的话来讲:II类营会让人你以为到了地狱底层,III类营会让你知道这才是底层。
    II类营收容的大多为重刑犯,其中包括对小孩子下手的犯罪者、反社会罪犯等等,这些人放到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对普通大众都是一种威胁,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帝国将这些人集中收容到II类营,用无穷无尽的苦役来慢慢消耗殆尽。
    最为残酷的,便是III类营。
    该类营的设计目标便是用苦役和营区设施来系统消灭“与新秩序无法相融的人群”。
    所有KZ里最神秘、最见不得光的便是III类营,也是斯洛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