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六节 正确的道路
赵粮仓空缺。
但成本也是巨大的。
虽然,走海路,海运廉价。
但粮食到了港口,终究还是要靠人力和畜力,运往数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内陆。
战争期间还好说,为了战争胜利,国家可以不惜成本。
但在和平时期,却不能长久如此。
况且,刘彻甚至,在未来,汉室的粮仓肯定会从北方变成南方和安东。
吴楚熟,天下足。
安东获,不缺粮。
但问题是,粮食产出来的,总得运到需要粮食的地方卖掉,百姓和农民才能有收益。
现在还好,安东基本都是屯垦团模式,老百姓种的粮食自己够吃就行了。
但未来,屯垦团一解散,大批大批的移民,看着手里的粮食卖不出去。
而内陆地区,因为水旱蝗灾等各种原因,却发生着饥荒。
粮价数百钱一石,民众易子而食。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是事实,且就发生在汉室,发生在文景之治时期。
石渠阁的史书和档案里,就有着十数次饥荒的记录,易子而食出现了七八次。
所以……
刘彻打算,大搞基建,尤其是内河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