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三种观点(上)
让本人解释。
得到天启示意,一个看起來很斯文的小太监走了上來,先将刘宗周的奏章拿起來大声颂读,看其样子白净秀气但是他的声音却很宏亮,口齿清楚毫不拖泥带水听得大家连连点头,连刘宗周也觉得此人读自己写的奏章能添色不少。
从小太监的颂读声里大家知道了刘宗周的大致意思,刘宗周在奏章里说任命官员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但是其趋势是越來越合理。从三皇五帝到秦始皇统一中国,选任官员一般是唯亲近、唯名望、唯贤德,这种以虚名任命官员的行为让很多人不服气。到了最后连君主都对此感到不妥,所以又增加了一项叫策论,就是说君主选臣子是治理国家的,不是用來让大家膜拜,你能不能帮君主治理好国家要说出个道道來。
汉朝末年大家对策论选官也感觉不服气了,当时很多人都是嘴巴很会说做起事來一塌糊涂,要不然诸葛亮怎么能够舌战群儒呢?因为治理国家等大事需要做而不是只说,因此在以名望贤德等标准來选拔人时又多了个是否有才干这个考量。就是说要当官你既要有人支持本身还要会说,不但如此还要能做事而且还要做得漂亮,简单说就是一个官员要能说会做还得有群众基础。
到了隋唐之时只论名望贤德才干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