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水陆并进
名扬一时的伯利恒钢铁公司。
疏浚特拉华河水道的工程从1638年春正式开始,劳力则是当年在巴西累西腓俘获的两千多号荷兰西印度公司雇佣兵俘虏和部分印第安易洛魁奴工。随着华美陆军沿特拉华河继续朝中游的掩护推进,大量的萨斯奎哈纳印第安人战俘也不断填入这一长达近百公里的内河疏浚工程。
在1639年的最关键期。投入“打通特拉华-利哈伊水路”工程的各类战俘数量超过了5000人。零下气温的冬季,战俘们也不得不在冰冷刺骨的河道中挖掘土方;炎热的夏季,战俘们甚至会在汹涌的河水里一站就是一整天,直到两条腿都泡烂。虽然过程很残酷,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该工程的成本十分低廉,与同期进行的白马河分段运河相比,开销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不到。
1640年初内河水道疏浚工程完成,内河船队抵达后世的伯利恒城址附近,“滨州金谷市”的奠基石碑在数千骨瘦如柴的战俘劳力的浑浊目光注视下披红挂彩。华美版图上又新增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但在过去的两年劳作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战俘奴工永远埋在了河道两岸。
现在。两年不到,在国家重点投资下,金谷市的人口已经急速扩充到3000多人,其中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