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新的架构(六)
成绩自豪、自傲,但我们不应该也没有资格用衡量人类文明的史观来指导中华文明的发展。”
这一次,毕文谦紧紧握起了玻璃杯,却没有喝水。
“黎华,我接下来说的,多半和绝对的真理无缘,甚至在不同的主观标准下,连是否正确都有待商榷。你要牢记这一点。现在记住,将来,也记住。在谈论理论的时候,可以假设理想的状态,就像我刚才分析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时,划分的大都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情况。但在试图选择实际的道路时,就必须结合实际的局面。而我将说的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事实之上——你的存在。”
“我?”听的全神贯注的黎华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瞪圆了眼睛,下意识地倒转回笔尖儿,虚指着自己的下巴。
“是的。你的存在。”毕文谦的目光幽幽而深邃,“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写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回眸的总结,自然可以言简意赅。但我们在展望谋划未来的时候,却不能简单地来一个‘相似’——能够让中国走向复兴的大方向上只有一个,但具体入微的道路,却不止一条。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利弊,对更小的不同的阶层、群体来说,也许就是荣辱、成败、贫富,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