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总香头张春波
理说,一亩地多收3斤米的税,并不会让老百姓小地主,感觉难以活下去。问题是,在崇祯十三年,姓赵小地主被差役收过之后什么也剩不下,感觉难以活下去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无非是因为,在县城的差役收税的过程中,经手的官员,永远是不会按大明内阁的指示办事。换而言之,他们总会想尽办法,把既得利益的集团的税收,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甚至借此机会,大发国难财。
这种事由来已久了,绝不是新鲜事;事实上,在辽饷出现之前,它就存在了。而且这从来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这种背景下,最后就出现了一种怪事。“民田一亩值银七八两者,纳饷至十两。”
吝啬抠门的姓赵地主,一百多亩田纳饷最少也要千把两银子,可怜姓赵地主卖了田地补住了饷,就生病了,过了几天居然过世了,他的五个儿子就分了不多的财产,张春波自然没人要了。就这样,张春波听说南方,春暖花开张春波决定向南走,些许有活路。
张春波离开了村寨,此刻穷汉就变成了流民。在往南的路上作为流民的张春波,一路上受尽了土匪流民老大的侮辱跟践踏,本来身上就只有破烂成缕的衣裳会被土匪抢走,至于贴身收藏的一两把草籽树皮,也会被流民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